《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》强调,小学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。为了使学生能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相反意义的数量,知道负数在情境中表达的具体意义,进一步发展数感,滨河淮外小学部学生利用假期开展“寻找生活中的负数”数学实践活动,并以手抄报的形式汇报展示。
在课上,老师引导学生假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,学生们细心观察,最终在温度计、电梯等地方发现了负数的身影。通过动手记录数据,叙述生活中常见的例子,他们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,得出“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最简洁、最科学”的结论。多变的负数被学生们的火眼金睛“捕捉”到了纸上,学生亲身经历符号化,数学化的过程,对于负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本次实践活动,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负数了实际意义,知道了负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,最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。这更加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、用好数学的信心!